↖ 点击关注“御承雅赏”
皇室御品·宫廷私珍
收藏资讯平台
鉴定瓷器,看底部,是关键中的关键。首先,大多瓷器落款在底足上,看底款,是鉴别瓷器的重要方式。其次,从底足可以观察瓷器的胎土,瓷器的胎土是无法改变的,什么年代就是什么样的胎土。另外,从瓷器底部还可以看出不同年代的制作工艺,从而进行判别。
清雍正粉彩“平安春信”竹节纹笔筒
宁波大学御承堂美术馆陈列
笔筒呈竹筒形。本品外壁通景式构图绘饰图案,画面疏朗恬淡,简洁凝练,底施白釉,胎质细洁致密,釉色润白,外壁以粉彩绘山石、菊花,别具匠心。花丛下山石旁绘就一对憨态可掬的鹌鹑相伴,色彩绚丽填色工整华贵,尤鹌鹑洞石绘就之彩,其瓷胎画珐琅之感有明显别于粉彩之效。竹为文人墨客喜爱的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,此件笔筒做成竹节式,不仅能突显文人的高风亮节,还取其虚心傲节之气,用以自勉。底“大清雍正年制”青花双圈款识。
本期,御承君整理了一些故宫馆藏清三代瓷器底足,分享给大家欣赏学习。
01: 康熙底足
康熙早期,双圈足盛行,并且延续到康熙晚期。器底较厚的釉面上,常见缩釉点,瓶类底足多数有二层台。康熙中期,瓷器足端修整,底心落款。康熙晚期,器壁和足墙明显趋薄,接近雍正时期足墙趋低矮。双圈足逐渐消失。
康熙早期官窑器物多半没有年款。康熙十六年至十九年之间多用双圈款,因怕破碎残了款字,不吉利。十九年后接受汉人“碎碎(岁岁)平安”的观念,开始书款,大多为六字双排颜体楷书款,也有少量篆书款。款识有写款和刻款,多为青花料书写。排列方式以二行和三行排列为主。外或围双圈,或单圈,或双方框,或无边饰。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02: 雍正底足
相较于康熙瓷器底足,雍正瓷器底足更显精致秀雅,胎土也更细腻。
雍正官窑底款主要为楷书,中后期为宋体小楷,平整秀雅,亦圆润有力。至于行书、草书与隶书则相对较少,篆体六字款有青花、刻印和金彩三种,字体皆方整,外无双框。另有一些书“雍正御制”,也有官窑器依御令不书写年款。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03: 乾隆底足
施松石绿釉,是乾隆瓷器底足的一大特色。
在落款方面,乾隆一朝历时60年,落款之字体、款式亦有诸多样式。总的来说,其款识的变化和特点有如下几点:
除早期有极少量楷书款(其中又以四字款居多)外,整个乾隆朝官窑器落款几乎被篆书款全部占据,其中又以六字三行的样式为最。
青花书款仍为主流,但红彩、金彩、刻款等样式与以往历朝相比,比例大大增加,其中尤以红彩落款最为突出,所占比例不小,这与乾隆朝粉彩器占据主流有密切关系。款字中“乾”、“隆”及“制”字有诸多写法和变化。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故宫博物馆藏
戳下文,再读一篇
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